*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只降尿酸就万事大吉了吗?

  2021年1月23日-24日,医学界传媒联合4个免疫科室,即将举办了“乘风破浪——2020年度盘点”线上会议,会议汇聚20位大咖,涵盖8个领域,纵览2020年度大事件,希望传播强音,打造学术新风尚。在24日下午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论坛中,凌光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的规范化与管理》,盘点了2020年度领域的新进展,也是为的规范诊疗带来了湘雅经验。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高尿酸症高尿酸症患者的尿酸水平持续升高直至过饱和时,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就可能会出现尿酸钠晶体沉积,也就随之而来。作为常见的性之一,究竟有多少人在痛?降低尿酸就不痛了吗?居然不仅仅是而已?凌光辉教授介绍道,当前整个亚洲地区的发率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中国,有1.3亿高尿酸症,8千万患者。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是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诱发高尿酸症的许多因素也与的风险增加有关。

  图:尿酸代谢与一般来说,没有管住嘴导致的高尿酸症或,主要是指摄入了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喝酒、吃海鲜,也有可能是吃了太多可能导致嘌呤水平升高的食物,比如果糖。虽然高尿酸症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但高尿酸症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其他,因此还是管住自己的嘴来得好。除了“入口”摄入制造尿酸的原料过多之外,“出口”无法排出尿酸也是高尿酸症的原因之一,比如慢性脏、代谢综合征和利尿剂的使用可导致脏尿酸排泄不足。诊断被广泛认可的是美国学会(ACR)1977年分类标准及2015年ACR和欧洲抗联盟(EULAR)共同制定的分类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分类标准,均将关节穿刺液镜检发现MSU作为诊断金标准。表1:2015 ACR/EULAR分类标准

  注:≥8分确诊,只降尿酸就万事大吉了吗?非的总体原则是生活方式的管理,首先是饮食控制、减少饮酒、运动、者减轻体重等;其次是控制相关伴发及危险因素,如症、高、高、和吸烟。凌光辉教授特别强调:一旦进入,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或运动不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不能代替降尿酸的。

  图: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什么情况需要降尿酸?凌光辉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一般推荐:性发作≥2次;或性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年龄<40岁、尿酸>480 μmol/L、有石、尿酸性石症或功能损害[估算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高、糖耐量异常或、紊乱、、、卒中、心功能不全,则立即开始降尿酸。2019年ACR会议上公布的临床实践指南(草案)中,对降尿酸的指征按照不同推荐强度给出了建议:

  图:降尿酸的指征何时才能接受降尿酸?因尿酸波动可导致急性发作,大多数指南均不建议在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须在、2周后再酌情使用。患者降尿酸目标为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若患者已出现石、慢性性或性频繁发作,降尿酸目标为尿酸<300 μmol/L,直至石完全溶解且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目标改为尿酸<420 μmol/L,并长期维持。但尿酸不是越低约好,通常不应低于180 μmol/L。降尿酸应该如何进行?降尿酸的选择需个体化。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1)别嘌醇:作为一线选择。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4周左右监测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大剂量600 mg/d,分3次服用。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1.5 mg/eGFR,缓慢增加剂量。eGFR 15~45 ml/min者推荐剂量为50~100 mg/d;eGFR<15 ml/min者禁用。此外,指南建议东亚族裔的患者在使用别嘌醇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2)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 mg/d,每4周左右评估尿酸,不达标者可逐渐递增加量,大剂量80 mg/d。轻中度功能不全(eGFR≥30 ml/min)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功能不全(eGFR<30 ml/min)者慎用。(3)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 mg/d,每4周左右监测尿酸水平,若不达标,则缓慢递增剂量至75 mg/d~100 mg/d。可用于轻中度功能异常或移植患者,eGFR 20~60 ml/min者推荐剂量不超过50 mg/d;eGFR<20 ml/min或尿酸性石症患者禁用。使用促尿酸排泄期间,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其他降尿酸目前国内均未上市,不建议将其作为一线用药。

  图:2020ACR指南更新要点如果发作,当然是为上!疼起来真要命!急性期发作如何处理?凌光辉教授指出,急性期原则是快速控制的症状和。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好在发作24 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的。一线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药。国外也有应用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急性发作期的。(1)秋水仙碱:建议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 mg,此后0.5 mg、2次/d。宜在急性发作12 h内开始用药,超过36 h疗效明显下降。eGFR 30~60 ml/min时,秋水仙碱大剂量0.5 mg/d;eGFR <30 ml/min时,不使用秋水仙碱。此外,使用强效P-糖蛋白和/或CYP3A4抑制剂(如环孢素或克拉霉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碱。(2)非甾体药:急性发作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药的速效剂型,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需注意消化道溃疡、出、穿孔等道风险;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道风险降低50%左右,但活动性消化道出、穿孔仍是用药禁忌。对于本身具有消化道高风险的患者,建议在使用非甾体药的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3)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急性发作伴有全身症状、秋水仙碱和非甾体药无效或使用禁忌、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推荐泼尼松0.5 mg/kg·d,连续用药5~7 d,或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停药,不宜长期使用。如果是单关节肿痛,亦可使用上腺糖皮质激素制剂关节腔注射。

  图:急性期糖皮质激素用量急性发作,降尿酸期间可以吗?降尿酸期间易导致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可给予。指南建议在初始降尿酸的3~6个月,可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 mg/d,获口服低剂量非甾体药作为性。上述两药使用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也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 mg/d)发作,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其实更安全的方法是随身常备秋水仙碱和非甾体药,一旦有急性发作的征兆则开始服用,关节痛消除则停用,这样可以避免长期连续服药发作带来的副作用。

  图:重视发作总结后,凌光辉教授总结道,的诊断与常规并不复杂,但临床上经常看到因为不当导致关节破坏与脏损害的患者。这是因为是需要慢管理的性之一,健康生活方式是的基础,尿酸持续达标是的关键;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是疗效的保障。因此,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降尿酸及慢管理,有望逆转和愈。

  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lijuan@yxj.org.cn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