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别人讲过:“哎呀,这该死的阴雨天气,我这个老寒腿又犯啦!”“我也是,一开空调就老寒腿”......那么,问题来了,别人口中的老寒腿到底是什么?

  学医的小伙伴都知道,内科学、外科学都没有提到这个,但是男女老少都知道这个,还有很多人声称自己得的就是“老寒腿”,今天就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别人口中的“老寒腿”到底是何方神圣,以及如何打败“老寒腿”。

  网上对“老寒腿”的定义很多。普遍的解释是:每当天阴下雨或气候转凉时,常有许多患者膝关节加重,这些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因此被称为“老寒腿”。老寒腿多因受凉、劳累或外伤后引发的,表现为反复发作、久不愈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

  中医的解释是:“老寒腿”属于麻痹的范畴,是因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肌表经络,使气运行不畅所致,具体表现是下肢及关节发凉、酸胀麻木、,甚至,行动不便。特别是秋冬季,天气湿冷,更加容易使这种复发或加重。

  老寒腿作为一个症候群,主要由“膝骨性”和“下肢闭塞症”两种构成。这两种都有“老寒腿”的症状但又都不止于此。

  “膝骨性”可以表现为“老寒腿”的症状。

  膝关节是人体大的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负担重,活动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破坏,腰或下肢先天性发育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关节受伤(如、脱位),生(如化脓性、类性)等,可使关节接触面不平滑,负重力线变化,从而使膝关节发生退变性变而导致骨性。

  另外寒冷和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容易引起膝关节局部的、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此。因此,反复发作、久不愈的腿部(多为膝关节)酸麻,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老寒腿。

  “下肢闭塞症”也可以表现为“老寒腿”的症状。

  年纪大的人因退化,同时合并高、高,易合并下肢斑块,斑块在动脉内壁上逐渐形成,向内增生、突起,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使变得狭窄,流速度减慢,流量减少。

  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使管腔闭塞,则供给下肢的液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缺导致下肢畏寒、发凉甚至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症状,也会因天气变化症状加重。抽烟、、、高凝状态、运动不足、紧张状态、脾气暴躁都是本的危险因素。

  虽然膝骨性受累人群以中老年人多见,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老寒腿”的症状。譬如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女孩子,即使在冬季也爱穿短裙子,腿上只穿薄薄的丝袜,这样虽然看起来美丽,但特别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譬如不爱运动爱炸鸡的宅男,达不到一定的运动强度,腿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整体体重增长但肌肉总质量下降,对膝关节也是一种受累。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可以有效的规避未来的健康风险。

  “膝骨性”属于骨性,为关节。

  骨性患者多患有症,倒春寒时阴雨天气多,外出行走要多加小心,防止滑倒,如果不注意保护,有时一个小的意外就可能导致。因此骨性要早发现、早,不要等到变成“老寒腿”后再就诊。

  文中所含图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