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痛、晨僵、关节畸形、终身服用……一听说得了类,不少患者都觉得这种要一辈子不好了。“很多患者对终身这个说法总是很抵触,容易与药价贵、副作用大相挂钩,用药后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擅自停药或减药,甚至不回来复诊,导致情反复直至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表示,临床上50%的类患者存在误诊误的情况,其实如果能在早期发现人,及时用药控制情,预后很好,完全可以避免发生骨质破坏等问题,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据悉,作为一种慢性,类需长期,新药好药又面临着费用昂贵难负担的局面,今年3月1日起,类的JAK抑制剂新药艾乐明(巴瑞替尼片)被成功纳入新医保,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情抗药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成年患者,“进入医保后,患者自付由3998元/盒降至1064元/盒,降幅达到73.4%,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长期规范有了基础保障。”古洁若教授说道。
类致残率高,及早达标尤为关键
类是一种慢性、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类系统,由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所致,高发于30岁-60岁的中青年女性,具有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受限、生活质量和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又被称为“不死的症”。
据统计,我国类患率0.42%,总患人群约500万,男女患比率约为1:4,随着程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
临床上,类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以双手、腕、肘、踝和足关节的、及晨僵为特征,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并且随着情的进展,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易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此外,类还可累及、、、眼等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引发变、部变、功能衰竭、眼部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类的因与发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有类家族史的人、吸烟者、者、性激素异常者属于这一的高发群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指出:“由于类容易被误诊误,一旦患者出现关节等不适症状,可进行类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四种指标检测,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怀疑或警惕是否得了类。“
规范类,新药为患者带来福音
据了解,类的目标是达到缓解或低活动度,即达标。临床上,常用包括非甾体药(NSAIDs)、改善情的抗(DMARDs)、糖皮质激素类、生物制剂和植物药制剂等。但这些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传统DMARDs起效慢、生物制剂注射或输液使用不便等。
近年来,随着对类及的深入研究,JAK抑制剂的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选择,并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古洁若教授介绍道:“JAK激酶是一个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介导细胞因子产生信号,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传递下去。而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激酶,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进而从源头上阻断类的进展。”
“相比于其它类,约90%的患者能在半年内达到有效,此外由于是口服,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各阶段的类患者都适用。“古洁若表示,进入医保后,不少患者前来咨询用药,目前三院科也在积极申请进入医院,争取早日让患者买得到、用得上这类新药,使医保政策真正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