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对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往往比较熟悉,尤其像类、强等患者,在的漫长过程中,常常会与这一类接触。以类为例,采用激素后,几乎所有患者情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往往服用几个小时关节痛就有所缓解。可是,缓解具有如此“神效”的糖皮质激素,医生为何却奉劝患者不可长期大量服用呢?

  我们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对于类患者来讲,糖皮质激素主要起着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作用,并通过降低毛细的通透性抑制浸润和渗出,从而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达到缓解关节与的作用。

  一般来讲,几乎所有类患者在应用激素后情都可得到好转,往往服药几个小时内,关节和都会减轻,在服药第二天,晨僵会明显消失。大约一周时间,关节和会得到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用药1~2月后,情会得到大的改善。

  因为能够快速缓解类的关节肿痛症状,糖皮质激素在上个世纪40年代用于类后,一度被认为是类的“王牌”,但糖皮质激素却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虑,患者在用药几个月后,即使继续服用乃至增加剂量,情也不再好转,事实证明糖皮质激素并不能完全消除,也不能阻止关节破坏的发展,长期大量服用反而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也从类的“王座”上跌落下来。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类、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脊柱、骨等多种免疫性的,但是,长期应用激素却容易产生依赖性,并且造成各种不良反应。

  激素可以对人体多个器官、组织产生副作用:

  心系统——高;消化系统——胃及、出、胰腺炎;代谢——、脂代谢异常、库欣综合征;免疫系统——广泛抑制;骨骼肌肉系统——、无菌性骨坏死、肌肉萎缩;中枢系统——行为、认知、情绪改变,如兴奋、多语、狂躁等;脏——排钾、保钠;眼部——青光眼、白内障;内分泌系统——上腺萎缩;——多毛、、瘀斑;其他——亢进、体重增加;面部及颈背部皮下脂肪增厚,呈满月脸和水牛背。

  尽管激素具有如此之多的不良反应,但很多患者只看到激素快速消肿的“好处”,不知道或者不重视激素的副作用,又或者很多非正规医生的用药不当,或者江湖郎中将激素包装成为传统特效药,滥用激素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然而,如果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患者稍微一减量,关节肿痛就会明显加重,而且稍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脊椎压缩性,导致轻度瘫痪。滥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可能比类本身的危害更严重。

  对于类患者来讲,尤其要注意的就是,类患者本身就容易发生,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类高发年龄与症高发年龄有所重叠,50岁左右女性本容易患症,受类影响就更容易发。类患者因、关节障碍的原因,活动量减少影响骨骼肌,加快骨量丢失易患症。类患者关节周围骨膜等软组组,会阻碍运影响关节及骨营养,从而引发症。类患者长期免疫功能异常,容易引起骨重建障碍,从而引发症。类长期服用的,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且增加尿钙的排泄量,如果长期大量服用就很容易加重骨量丢失,引发症。

  所以,一旦患上类就要警惕症,而对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则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患者同时还应该保持营养充足和适当的户外活动接受日照,尽可能减少发生的概率。

  既然糖皮质激素具有如此之多的副作用,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呢?有些或许副作用更小,但其消肿的效果没有糖皮质激素好,有些方式或许更有效,但副作用可能又比糖皮质激素大。所以,对于部分类患者来讲,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非常适应情的选择。

  一般来说,类在以下几种情况时,可以使用激素并发挥激素的优势:

  患者有严重的关节外表现,如炎、心肌炎、心包积液、间质性炎、中枢及眼部变等时,需要应用激素;患者使用其他无效,如非甾体药无效或不耐受,亦或者情严重或比较严重时,需要使用激素;在其他慢作用还没起效时,应用激素作为过度,当慢作用起效时,则减少激素的剂量,并逐渐停用激素。

  在以往,认为糖皮质激素对于类的是“标不本”的,即糖皮质激素只能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并不能缓解关节的破坏,但近年的研究却认为,小剂量(每日不超过7.5mg)泼尼松除了可以缓解类患者关节肿痛等症状,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关节的侵蚀性改变的作用,也就是说糖皮质激素既可标也可本,只不过存在剂量的限制,以及其在本上的效果不如标那么显著。

  类讲究联合用药。在过去,类的也沿用“金字塔模式”,即在时把三类化为三个等级,时依次使用三个等级的,分别为:一线药——非甾体药;二线药——改善情抗;三线药——激素。但经过多年实践却证实这种方案并不恰当。到了现在,类方案发生了变化,对于一般活动期的患者,通常采取两种改善情抗药、一种非甾体药和(或)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的疗法,在关节肿痛得到控制后,则先减停非甾体药,再减停激素药,后减少改善情抗药的种类,并小剂量长期服用,这样的方案对普通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运用激素类,首先要掌握好适应症,然后就要掌握好种类、药量和给药途径,这样才能大程度发挥激素的效用,且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1 / 根据情发展使用糖皮质激素

  发——如果患者在情急性期关节肿痛比较严重,就可以在排除禁忌症后,在时使用激素来抑制的和免疫反应的异常。情稳定——在情稳定阶段,就应该一点点减少激素的用量。情缓解——当情缓解后,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减药乃至停药。此阶段要注意一点,就是不可自己盲目停药,以免发生“停药反跳”,情再度加重。复发——如果情复发,则可能需要再次使用激素,剂量则需要医生根据情把控。

  所以,激素的应用实际上要根据患者的情发展来决定,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要,以性别来讲,男性患者就比女性患者普遍需求量更大。而如果确实需要大剂量激素时,则也应该毫不迟疑地使用,因为此时缓解症状的紧迫性高于不良反应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停药也有讲究:

  对于短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依赖性较低,减药或停药一般比较容易;对于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因为下丘脑—垂体—上腺轴受到深度抑制,腺体有不同程度萎缩,在减药和停药时就要缓慢进行,且配以其他,不宜草率进行。

  02 / 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方法

  目前,类使用激素的原则还是从小剂量开始,也符合小剂量激素可减轻并能延缓关节的侵蚀破坏,也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风险的原理。

  以泼尼松为例:患者每日应用量应不超过7.5mg,一般早晨1次服用,因为其他时段分期服药会抑制体内促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的患者可能要采取隔日服药法,即将两日的剂量合在一日服用,中间间隔一天的方法,这种方法效果会打折扣,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小。

  03 / 应用糖皮质激素做好副作用监控

  尽管小剂量应用激素(泼尼松每日不超过7.5mg)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但毕竟无法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即使小剂量应用激素,个别患者仍可能发生白内障、青光眼、、、多毛、紫癜、萎缩、骨脱钙等不良反应,而有些患者偏爱使用地塞米松,实际上地塞米松并不比泼尼松优越多少,反而似乎更容易发生骨性坏死,不乏滥用地塞米松导致股骨头缺性坏死的实例。

  总之,即便小剂量应用激素,也要做好不良反应的。尤其是、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应该定期做好骨密度、等监测,如果在激素使用之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就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对于长期应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尤其是的发生。

  04 / 多种方式灵活应用糖皮质激素

  前文我们讲到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主要是内服的方式,实际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除了内服之外还有局部外用和关节腔注射两种方法,对于类患者来讲,除了内服还常用到局部关节腔注射的疗法。

  相比于内服,局部注射激素类具有几个优点: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全身反应小,有全身用药禁忌症的患者仍可考虑应用;局部区域的糖皮质激素浓度较高,对患关节有较强的、、消肿效果;如果剂量合适,不会引起等不良反应,也不会出现“停药反跳”的现象;在注射之前,可抽取关节液进行滑液检查,同时也可减轻关节内的压力,使关节症状得到减轻,一举两得。

  有些患者会想,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干脆只局部注射,不选择内服呢?局部注射激素虽然有些许优点,但也有很多缺陷。首先,类通常全身多关节受累,如果多个关节使用,注射过多同样会导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其次,如果关节腔注射激素过多,则会造成软骨基质蛋白的分解增强、合成减少,导致软骨营养障碍引发软骨损伤;后,关节腔注射过于频繁,频繁地穿刺或操作不当,即可能直接损伤软骨,也会增加关节腔内的风险。

  所以,糖皮质激素的关节腔注射,一般一次不宜超过两三个部位,每两次的时间间隔越长越好,同一个部位一年内注射激素不宜超过3次,并且必须在正规医院无菌操作,避免的发生。而即便是局部注射,对于已经存在急性消化性溃疡、精神、已接受抗凝的患者,也应禁止使用,而像重度或高龄等患者,也要慎重使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糖皮质激素目前来讲在类仍具有重要作用,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可,应用不当同样会致,所以,提倡患者务必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撞上禁忌症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即使用药,也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增加或减少剂量,乃至自行停药,造成不好后果。同时,还要做好骨密度等相关监测,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应对。在类中,激素是比较便宜的,一片仅需几分钱,但患者如果滥用激素导致不良后果,可能就需要成千上万倍的代价来挽回,所以,一定要合理应用激素。